优惠直达快享 服务智能便捷 监管分类精准市场主体眼中的税务“放管服”


  据统计,上半年我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累计达624.3万户,较2020年增长27.3%,较2019年增长22.8%,反映经济活力增强,运行稳中向好。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他们眼中,税收营商环境如何?税务“放管服”改革带来哪些变化?

  “在线导办真是太方便了,省了我们财务人员大热天跑办税服务厅,切实感受到办税的便利!”北京市东城区一家餐饮企业的办税员对电子税务局“在线导办”平台发出感慨。

  原来,为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不打烊的办税服务,近期,北京市东城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组织业务骨干成立了在线导办团队,通过“一对一”线上互动问答,专门为在网上申报过程中遇到“疑难杂症”的纳税人提供办事指引和“顾问式”深度咨询,尽量让他们“一次也不用跑”。

  北京市东城区税务局的做法是全国税务系统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缩影。今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申报,这既是税务部门“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的具体举措,也是税务“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税务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通过减负担降成本,在“放”上出活力;通过大数据聚效能,在“管”上促公平;通过优服务增便利,在“服”上提效率;持续释放实实在在的税收改革红利,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优惠直达快享企业轻装上阵

  “去年发生新冠疫情后,税务部门一直想方设法为我们纾难解困,不仅为我们减免税费850余万元,还帮忙办理了延期缴纳税款。”谈起“放管服”改革带来的变化,黑龙江省鹤岗征楠煤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成魁感慨道。

  吴成魁的话语道出了疫情中许多市场主体的感受。为让税费优惠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抵达市场主体,2020年,税务部门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全年减税降费超2.5万亿元,为399万户纳税人办理延期缴纳税款292亿元,切实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8月,位于云南省楚雄开发区生物产业园里的厂房机器声轰鸣不已。得益于税费优惠政策支持,金七制药有限公司持续加强科技研发,并申请了多项专利。公司董事长张云生向记者介绍,今年企业进行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共计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284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64万元。下一步,企业将继续加大科研创新投入,在税收优惠的支持下进一步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支持科技创新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有效落实,国家用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税收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鼓励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减免金额年均增长28.5%,5年累计减税2.54万亿元。

  “在石家庄市高新区税务局的精细服务下,我们100%享受到了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有了更多流动资金投入产品研发和创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河北科瑞达仪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陈亮枝告诉记者,2020年,该企业累计投入研发资金2000多万元,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450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23万元、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370万元,取得了十多项科研成果。有了税收优惠政策对创新的助力,河北科瑞达仪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成为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件认证企业,其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石家庄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颖悟表示:“我们将不折不扣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增资扩产,助推企业研发实力持续增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轻装上阵的底气,不仅来自于减税降费政策的助力,还得益于税务部门推出的一系列“减审批、减资料”便利举措,切实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据统计,“十三五”时期,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减少93%,纳税人报送资料压减50%。

  在福建,电子税务局接入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企业开办只要在线一次身份验证、一表填报,税务主管部门就能够共享市场监管、银行等信息,在线完成对应涉税业务审核。“一次验证、一表填报,省时、省事又省心!”打算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提供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的“90后”俞科杰告诉记者,他在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服务专区上传资料后,不到一天时间就“一步”完成了市场监管、税务、银行、社保、医保等多个环节,省时又省力。

  服务智能便捷企业提质增效

  “新办企业的业务办理提速了,1个小时左右我就领到了发票。”新开办的江西省进贤县拓贤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红告诉记者。办税提速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税务机关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的精细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税务部门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今年已经是第八个年头,已推出了39类147项系列创新服务举措,各地税务机关细化推出4万余条配套措施,打造了具有鲜明税务特色的服务品牌。今年,税务总局再次推出10大类100条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措施,不断推进办税缴费便利化,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在广州,税务部门依托“广州税务企业号”平台创新推出了“广州税信码”,纳税人可将企业纳税信用的主要信息一键生成二维码并推至其上下游企业,以此增进信任,降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沟通成本。

  在浙江义乌,税务部门依托智慧税务服务中心,对全市税收大数据深挖细掘,智能分析和融合共享,创新首推“智慧办税服务指数”,通过细化分析指标增减变动,精准定位纳税服务薄弱环节,实现以“算法”找到“方法”,以“指数”优化“服务”。

  在经历了7月以来从汛情到疫情艰难考验的郑州,全市约有8.37万户纳税人处于封闭封控区,郑州市税务局建设的网上办税数据处理中心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处理中心原址受汛情损坏无法使用,该局毅然搭建“临时环境”,将工作人员和票证库房紧急转移至经开区第六大街的车辆购置税征收大厅临时办公,有力保障了全市“非接触式”办税不掉线。自8月4日郑州实施封闭封控管理以来,该中心共办理各项业务12008笔,发票邮寄3万余份,有力保障了办税高效顺畅,为全市疫情防控贡献了税务力量。

  郑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涛表示:“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税务部门更要尽责尽心尽力,以数字税务建设为抓手,打好‘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万人助万企’等活动组合拳,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帮助受灾企业渡过难关,为企业更好发展护航助力。”

  做好线上服务的同时,税务部门还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两条腿”走路,持续优化线下服务,更好满足特殊人群、特殊事项的办理要求。

  在河南开封,办税服务厅设置“缴费人之家”,开辟特殊群体缴费绿色通道,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社保缴费上门帮办”活动,保障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真没想到,像我这样不会用智能手机的人也能享受到税务干部的上门帮助,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开封市祥符区的王明远老人在税务干部帮其办理完社保费缴纳后露出了笑颜。

  监管分类精准企业“增信减负”

  税务部门坚持放管结合,在优化税费服务的同时,通过“用好数据聚能、盯好重点聚焦、抓好严打聚力”,着力建设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风险”监管为基础的税务监管新体系,推动从“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分类精准监管转变,打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税收营商环境。

  在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税务部门联合公安部门持续探索运用税收大数据开展精准监管,成立税警工作室,根据税收大数据风险预警分析指标和模型,将1.3万户出口企业分类标注绿码、黄码、红码,实施动态分层预警管理,起到了较好预警震慑作用,既以最严格的标准防范逃避税,又避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税务总局还创新行政执法方式,4月1日起推出第一批“首违不罚”涉税事项清单,让税务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有效增进了征纳双方相互理解,持续提高纳税人缴费人的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

  “首违不罚政策给了我们企业一次纠正错误的机会,让我们感觉到税务部门执法更加有温度了,今后我们一定按期申报纳税。”青海省民和园萍苗木种植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领兄说,由于该公司近期办税人员变动,导致员工个人所得税未按期进行申报。张领兄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向税务部门说明情况、承认过失。经民和县税务局核实,该企业的逾期申报在今年内属于首次,且及时主动改正,未造成危害后果,免予行政处罚。

  除了发布“首违不罚”涉税事项清单外,为鼓励和引导纳税人增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主动纠正纳税失信行为,税务部门从2020年开始实施纳税信用修复机制,积极构建现代化纳税信用管理体系,助力企业“增信减负”,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时候,是信用修复拉了我们一把!”江西省修水县瞿斌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贺瞿感叹道。在税务部门的指导下,贺瞿及时补报了财务报表,提交了信用修复申请,企业信用等级被复评为B级。“我们不仅拿到了贷款,还找到了新客户。”与瞿斌贸易有限公司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享受诚信纳税带来的实惠。

  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韩国荣表示,随着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的持续落实和“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中的百条便民利民措施落地落细,亿万市场主体将持续感受到税务“放管服”升级提速带来的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活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